北京市海淀区税务局调研独角兽企业涉税事项管理情况时发现——独角兽企业:成长有“烦恼”,应对有办法

发布时间:2025-05-22 16:39

来源:中国税务报

[] [] []

打印本页


根据《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年)》,北京以115家的数量优势和5949亿美元的估值总额,持续居全国首位。上海、深圳、广州和杭州分别以1851亿美元、1651亿美元、1192亿美元和744亿美元的估值总额分列第二位至第五位。

本报记者 王善宏

通讯员 付思 刘双

创办10年以内,估值10亿美元以上,获得过私募投资但未上市,同时具备这三大特点的高成长性创业企业,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通常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或前沿的技术、产品,能快速成长,很有可能成为行业巨头。

《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年)》显示,当前,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的近30%,总估值约为15068亿美元。其中,北京市共有独角兽企业115家,总估值5949亿美元,数量和估值持续保持全国第一、世界第三。得益于良好的科创氛围,北京市海淀区是独角兽企业的聚集区。据统计,北京市海淀区独角兽企业达51家,占北京市独角兽企业总量的45%,占全国独角兽企业总量的13%。全球知名独角兽企业抖音,就成长于独角兽企业扎堆的北京市海淀区。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海淀区税务局密切关注独角兽企业发展。通过调研发现,北京市独角兽企业在税务管理上虽然遇到了一些“成长的烦恼”,但也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部分企业还发挥技术优势,形成了智能化解决方案。

独角兽企业重视创新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从《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年)》公布的数据来看,新赛道布局引领未来趋势,已经成为独角兽企业发展的一大特点。2024年,北京新晋独角兽企业23家,其中13家来自未来产业的细分领域,包括通用人工智能、智慧出行、细胞与基因治疗、商业航天、元宇宙、新型储能等,有9家未来产业细分领域的企业,成立3年就成为独角兽企业。

北京市海淀区税务局调研发现,独角兽企业在促进创新主体高水平融合互动、释放创新潜能、重构创新生态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税务局面向北京红棉小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淘友天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19家独角兽企业开展调研,结果显示,受访企业对外投资企业数量达到81家,户均投资4.26户,表现出较好的产业辐射和创新带动作用。在技术成果方面,受访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达到2208项,户均持有量116件;软件著作权持有量为750件,户均持有量为39.47件。

“由于独角兽企业普遍重视创新,能享受到的税收优惠也多。”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财务人员侯连捧告诉记者,在税务部门的专项政策辅导下,企业合规享受了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2024年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664万元,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促进了国内外市场的拓展。近年来在软件研发、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突破的麒麟合盛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60%,2023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达3217.81万元。同时,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算法引擎等核心软件产品,享受了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

北京市海淀区税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海淀区78%的独角兽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90%的独角兽企业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扣除金额合计47.33亿元。

“成长的烦恼”难以避免

独角兽企业大多为新业态、新经济领域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成长的烦恼”——因经营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面临具体税收政策适用方面的困扰。

以融资问题为例,一些独角兽企业通过搭建VIE架构(VariableInterestEn-tity,可变利益实体),引进投资机构提供的美元投资款,利用国际市场为企业的快速成长和拓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但VIE架构在当前法律规范下面临着不确定性,存在较大争议。由于VIE公司与WFOE(外商独资企业)间没有股权关系,VIE需要通过设计出符合税务规定的关联交易来赚取VIE自身所需的运营资金,增加了资金的使用成本。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对VIE协议控制的认可度远低于股权关系,搭建的关联交易可能无法满足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导致企业引发税务违规风险。

为解决跨境资金使用困难的问题,我国于2022年5月出台了《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业务指引(试行)》,该《指引》允许符合条件的VIE企业直接向同架构下的香港公司借款来获得VIE企业的运营资金。北京市海淀区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实际应用这些政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关注借款协议中的借款利率利息定价问题,避免因定价不合理引发跨境涉税风险。

独角兽企业层级多、业态新、业务范围广,一项业务往往涉及多个税种、多项税收政策。目前,税务部门已经通过官方网站、公众号、12366纳税缴费服务热线等多种途径进行政策宣传及提供涉税咨询。不过,一些独角兽企业对不同业务场景的系统化政策指引和复杂涉税事项的指导,有着更为专业的税费政策辅导需求。北京滴普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独角兽企业财务负责人希望,税务部门能结合典型案例解读独角兽企业关切的税收政策适用问题,帮助企业避免因错误适用税收政策带来的税务风险。

智能化解决方案已出现

采访中,多家独角兽企业财税人员提到,依法纳税不仅是企业应尽的义务,更是提升市场信任度、构建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依法纳税、合规经营方面,不少独角兽企业结合业务实际开展探索。“目前,监管部门对企业税务合规要求越来越高,独角兽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避免走‘先违规再纠正’的老路。”北京市海淀区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说。

麒麟合盛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财税人员杨瑞筱介绍,为做好税务合规工作,企业自主研发了智慧税务管理系统,已实现两个突破。一方面,加快全域数据中台建设,建立业务单据号、财务凭证号、税务申报号、资金流水号、合同编号联动标准,实现了税务风险智能映射全景式防控。另一方面,建立了基础层、管控层和战略层三级合规体系。其中,基础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严格的流程审核校验发票、合同和资金的三流一致性;管控层的主要任务是按月度扫描关联交易定价偏离度;在战略层,则需按年度出具税审专业报告及同期资料。通过三级合规体系,企业税务合规成本下降10%,纳税申报准确率从92%提升至99.8%。

北京智米科技有限公司财税人员马东旭告诉记者,随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管理层一直在寻找新的突破和收入增长点,业务类型的多样化、合作伙伴的逐年增加,使涉税风险点随之增多,涉税处理更为复杂。近年来,借助技术优势,智米科技实现了各项业务的线上管理,财税人员可以全程参与合作商主体审查、合同签订、价格审批、款项支付、开票收票等审批流程,以确保名涉税节点有审批、有管控,涉税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为确保财务人员能准确识别和控制流程中的涉税风险,企业内部会时常进行沟通和学习,并安排财税团队积极参与外部培训,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的政策,接收学习行业内切实可行的风控措施。

对于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给税务合规管理带来的挑战,北京淘友天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淘友天下)财税人员刘铭杰同样深有感触。他介绍,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企业财税处理的复杂程度明显增加、潜在风险的识别难度大幅提升,对企业财税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风险排查和评估。为应对日益复杂的风险环境,企业增加了在风险管控方面的投入,包括风险管理系统建设、风险培训、风险应对预案制定等。

在具体业务开展过程中,淘友天下定期进行税务自查工作,针对各税种的应税情况进行专业判断,并且与税务部门、涉税专业服务机构进行积极沟通交流,对于存在瑕疵的涉税处理及时修正和调整,避免涉税风险的产生。此外,淘友天下定期组织税收政策的学习研究,让财税团队、业务部门的员工都能对税务知识有深入了解,进而确保从各个工作环节更好地把控涉税的风险,提高公司整体层面对于税务工作的认识及支持。

北京市海淀区税务局副局长程莉告诉记者,对于独角兽企业提出的税收政策辅导诉求,海淀税务部门按行业、税种、优惠类型等分类,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税收政策专题培训,剖析复杂涉税事项,解答企业涉税疑问。针对独角兽企业业态多、层级多、财税数据复杂等特点,程莉建议企业加快构建集业务、财务、税务管理于一体的企业综合平台,自动采集企业境内各主体公司纳税申报数据和财务数据,结合税务部门乐企技术优势,通过各税费种智能化算税、自动化报税,实现集团对内部各主体机构涉税业务的集中处理和数据智能化管理目标,以税务数智化促进企业成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北京市海淀区税务局调研独角兽企业涉税事项管理情况时发现——独角兽企业:成长有“烦恼”,应对有办法

发布时间:2025-05-22 16:39

来源:中国税务报


根据《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年)》,北京以115家的数量优势和5949亿美元的估值总额,持续居全国首位。上海、深圳、广州和杭州分别以1851亿美元、1651亿美元、1192亿美元和744亿美元的估值总额分列第二位至第五位。

本报记者 王善宏

通讯员 付思 刘双

创办10年以内,估值10亿美元以上,获得过私募投资但未上市,同时具备这三大特点的高成长性创业企业,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通常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或前沿的技术、产品,能快速成长,很有可能成为行业巨头。

《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年)》显示,当前,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的近30%,总估值约为15068亿美元。其中,北京市共有独角兽企业115家,总估值5949亿美元,数量和估值持续保持全国第一、世界第三。得益于良好的科创氛围,北京市海淀区是独角兽企业的聚集区。据统计,北京市海淀区独角兽企业达51家,占北京市独角兽企业总量的45%,占全国独角兽企业总量的13%。全球知名独角兽企业抖音,就成长于独角兽企业扎堆的北京市海淀区。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海淀区税务局密切关注独角兽企业发展。通过调研发现,北京市独角兽企业在税务管理上虽然遇到了一些“成长的烦恼”,但也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部分企业还发挥技术优势,形成了智能化解决方案。

独角兽企业重视创新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从《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年)》公布的数据来看,新赛道布局引领未来趋势,已经成为独角兽企业发展的一大特点。2024年,北京新晋独角兽企业23家,其中13家来自未来产业的细分领域,包括通用人工智能、智慧出行、细胞与基因治疗、商业航天、元宇宙、新型储能等,有9家未来产业细分领域的企业,成立3年就成为独角兽企业。

北京市海淀区税务局调研发现,独角兽企业在促进创新主体高水平融合互动、释放创新潜能、重构创新生态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税务局面向北京红棉小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淘友天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19家独角兽企业开展调研,结果显示,受访企业对外投资企业数量达到81家,户均投资4.26户,表现出较好的产业辐射和创新带动作用。在技术成果方面,受访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达到2208项,户均持有量116件;软件著作权持有量为750件,户均持有量为39.47件。

“由于独角兽企业普遍重视创新,能享受到的税收优惠也多。”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财务人员侯连捧告诉记者,在税务部门的专项政策辅导下,企业合规享受了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2024年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664万元,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促进了国内外市场的拓展。近年来在软件研发、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突破的麒麟合盛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60%,2023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达3217.81万元。同时,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算法引擎等核心软件产品,享受了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

北京市海淀区税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海淀区78%的独角兽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90%的独角兽企业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扣除金额合计47.33亿元。

“成长的烦恼”难以避免

独角兽企业大多为新业态、新经济领域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成长的烦恼”——因经营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面临具体税收政策适用方面的困扰。

以融资问题为例,一些独角兽企业通过搭建VIE架构(VariableInterestEn-tity,可变利益实体),引进投资机构提供的美元投资款,利用国际市场为企业的快速成长和拓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但VIE架构在当前法律规范下面临着不确定性,存在较大争议。由于VIE公司与WFOE(外商独资企业)间没有股权关系,VIE需要通过设计出符合税务规定的关联交易来赚取VIE自身所需的运营资金,增加了资金的使用成本。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对VIE协议控制的认可度远低于股权关系,搭建的关联交易可能无法满足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导致企业引发税务违规风险。

为解决跨境资金使用困难的问题,我国于2022年5月出台了《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业务指引(试行)》,该《指引》允许符合条件的VIE企业直接向同架构下的香港公司借款来获得VIE企业的运营资金。北京市海淀区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实际应用这些政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关注借款协议中的借款利率利息定价问题,避免因定价不合理引发跨境涉税风险。

独角兽企业层级多、业态新、业务范围广,一项业务往往涉及多个税种、多项税收政策。目前,税务部门已经通过官方网站、公众号、12366纳税缴费服务热线等多种途径进行政策宣传及提供涉税咨询。不过,一些独角兽企业对不同业务场景的系统化政策指引和复杂涉税事项的指导,有着更为专业的税费政策辅导需求。北京滴普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独角兽企业财务负责人希望,税务部门能结合典型案例解读独角兽企业关切的税收政策适用问题,帮助企业避免因错误适用税收政策带来的税务风险。

智能化解决方案已出现

采访中,多家独角兽企业财税人员提到,依法纳税不仅是企业应尽的义务,更是提升市场信任度、构建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依法纳税、合规经营方面,不少独角兽企业结合业务实际开展探索。“目前,监管部门对企业税务合规要求越来越高,独角兽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避免走‘先违规再纠正’的老路。”北京市海淀区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说。

麒麟合盛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财税人员杨瑞筱介绍,为做好税务合规工作,企业自主研发了智慧税务管理系统,已实现两个突破。一方面,加快全域数据中台建设,建立业务单据号、财务凭证号、税务申报号、资金流水号、合同编号联动标准,实现了税务风险智能映射全景式防控。另一方面,建立了基础层、管控层和战略层三级合规体系。其中,基础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严格的流程审核校验发票、合同和资金的三流一致性;管控层的主要任务是按月度扫描关联交易定价偏离度;在战略层,则需按年度出具税审专业报告及同期资料。通过三级合规体系,企业税务合规成本下降10%,纳税申报准确率从92%提升至99.8%。

北京智米科技有限公司财税人员马东旭告诉记者,随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管理层一直在寻找新的突破和收入增长点,业务类型的多样化、合作伙伴的逐年增加,使涉税风险点随之增多,涉税处理更为复杂。近年来,借助技术优势,智米科技实现了各项业务的线上管理,财税人员可以全程参与合作商主体审查、合同签订、价格审批、款项支付、开票收票等审批流程,以确保名涉税节点有审批、有管控,涉税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为确保财务人员能准确识别和控制流程中的涉税风险,企业内部会时常进行沟通和学习,并安排财税团队积极参与外部培训,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的政策,接收学习行业内切实可行的风控措施。

对于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给税务合规管理带来的挑战,北京淘友天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淘友天下)财税人员刘铭杰同样深有感触。他介绍,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企业财税处理的复杂程度明显增加、潜在风险的识别难度大幅提升,对企业财税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风险排查和评估。为应对日益复杂的风险环境,企业增加了在风险管控方面的投入,包括风险管理系统建设、风险培训、风险应对预案制定等。

在具体业务开展过程中,淘友天下定期进行税务自查工作,针对各税种的应税情况进行专业判断,并且与税务部门、涉税专业服务机构进行积极沟通交流,对于存在瑕疵的涉税处理及时修正和调整,避免涉税风险的产生。此外,淘友天下定期组织税收政策的学习研究,让财税团队、业务部门的员工都能对税务知识有深入了解,进而确保从各个工作环节更好地把控涉税的风险,提高公司整体层面对于税务工作的认识及支持。

北京市海淀区税务局副局长程莉告诉记者,对于独角兽企业提出的税收政策辅导诉求,海淀税务部门按行业、税种、优惠类型等分类,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税收政策专题培训,剖析复杂涉税事项,解答企业涉税疑问。针对独角兽企业业态多、层级多、财税数据复杂等特点,程莉建议企业加快构建集业务、财务、税务管理于一体的企业综合平台,自动采集企业境内各主体公司纳税申报数据和财务数据,结合税务部门乐企技术优势,通过各税费种智能化算税、自动化报税,实现集团对内部各主体机构涉税业务的集中处理和数据智能化管理目标,以税务数智化促进企业成长。

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

主办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6号 电话:010-12366

网站标识码:bm29010003 京ICP备0508427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15号